助《诗书中华》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广东养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时辰养生 > 助《诗书中华》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助《诗书中华》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来源:广东养生网 发布时间:2018-09-17

在形式层出不穷、风格日趋多元化的综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节目把收视率及流量效果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这种唯播出效果马首是瞻的风气与习惯,不仅造成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也导致引进甚至抄袭国外先进模式成为最简单、直接的救市“法宝”,代价是真正具备自主创新意识和文化传承作用的优秀节目的整体匮乏。

从央视到各大卫视再到各家地方台,究竟怎样才能将节目的制作质量提升至更有意义的层面?由东方娱乐集团出品、东方卫视倾力原创打造的全新文化类节目《诗书中华》,为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就像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广影视集团总裁王建军所说的那样:“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份责任担当,这需要我们有海纳百川的气魄,更要有奋发自强的勇气和毅力,要实现诗书自华的目标,更要达到兼善天下的效果。”

以家庭故事带动文化美感

传播“温暖家风”观念

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与传播,《诗书中华》在节目形式上做出大胆创新,以家庭为单位,通过诗文竞赛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范围从古诗词扩展到古诗文,不仅突破了同类节目单纯强调知识储备的旧有格局,更注重古典诗文的活学活用,把“诗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核心思想贯穿在节目始终,通过对温暖家风、家貌的展示,一方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观照和影响,进一步凸显其现实意义。

在《诗书中华》的各期节目中,曾经出现过让人印象深刻的普通家庭,其中的家庭成员确实具备较高的古诗文素养。

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很多,都是通过参赛家庭或点评嘉宾的口中传达出来,让人惊叹于嘉宾们的渊博学识,更感慨于这些参赛家庭成员们对于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积累。

作为社会基本的组成细胞,家庭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佳载体,往往也最接地气。《诗书中华》从全国5000组家庭中选取了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横截面的42组家庭,其中既有八旬老人带着儿子来参赛,也有妈妈带着家人来报名。

这些寻常人家不仅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古诗文积淀,而且也带来了不同内容的家庭故事,或温馨隽永,或感人至深,在通过知识比拼展现个人修养的同时,也传递着良好家风家貌对每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这在以往的同类节目中是很少见的,也是《诗书中华》这档节目的另一可贵之处,那就是在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当代中国家风的展现与塑造。

将文学常识“日常化”

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早在《诗书中华》的策划和筹备阶段,节目制作团队就为节目定下了“传承”与“创新”的创作基调,并以此作为整季节目的出发点、手段和目的。

要对节目进行大胆创新,首先就要解决“传承的是什么”的问题。按照制作团队的理解来看,这首先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如何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相结合,通过将文学常识“日常化”的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才是这档节目着重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优秀的核心理念和社会美德,比如仁爱、诚信、公平、正义,又或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还有“文以载道”、“学以致用”等教化思想,这些都是《诗书中华》想要展现和传承的内容。

在参赛的各个家庭中,有一对刚满18岁的双胞胎姐妹让人印象深刻。双胞胎特有的默契感,在节目环节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看着两个女孩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对于古诗文的浓厚情感,以及自称“八斤八两”实则不相上下的诗词储备量,不禁让人莞尔。

正是通过每期节目中参赛家庭成员的精彩表现,让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的关注热点充分结合在一起,把知识点之外的这些思想、情怀、美德传递给广大受众,这本身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传承。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流行文化的飞速更迭,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如何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赋予传统文化以全新的生命力,创新或许是其唯一可行的必要手段。在研发过程中,《诗书中华》也同样面临着这一课题。

除了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打造出“曲水流觞”这一舞美设计上的节目亮点,制作方还从各环节入手实现节目的全面创新:

首先是以家庭替代个人作为参赛单位,更好贴合“诗礼传家”、“诗教家风”的创作主题;

接着又对节目内容进行“扩容”,使之从古代诗词扩大至到“古诗词+古文”的更大范畴,让传统文化中的更多精华部分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当中;

在此基础上对赛制形式进行全方位调整,从侧重竞技性的节目风格转向对古诗文的活学活用,以更广阔的视角展现和传播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围绕诗文本身去构建节目的答题环节与参赛家庭的风采展示,以参与性替代竞技性,这是《诗书中华》为节目确定的基本调性,也成为这档文化类综艺真正实现创新价值的关键所在。

把节目上升到项目层面

用“大情怀”打造文化盛世

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敬畏心”,《诗书中华》的制作过程中几乎动用了东方卫视最好的资源,不仅创下过去三年来所用综合装备最多的纪录,也在后期剪辑和其他资源配置方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在作为嘉宾的著名学者钱文忠看来,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敬畏感”,是比节目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事:“东方卫视做这样的一个节目,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敬畏感。对文化没有敬畏,我觉得是做不好的。如此负责、专业、投入的精神,我是第一次看到。为了录制半期节目花费十几个小时,台领导都长时间泡在现场,编导们整个人都是肿的,这就是把一种敬畏感落实到了专业工作中,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把节目上升到项目层面进行一丝不苟的严谨创作,用符合家国郑州康好医院口碑观念的“大情怀”打造属于全体国人的文化盛世,这是《诗书中华》自筹备阶段就已确立的创作准则。这不仅是东方娱乐、东方卫视的情怀体现,也完全符合综艺发展的全新趋势。

通过对大量新节目的跟踪分析和观察不难看出,尽管当下仍有一些人倾向于国外的节目模式,但更多观众的收视习惯已经出现“回归”的迹象,开始转向更具文化内涵、情感皈依和价值共鸣的原创型电视节目,尤其是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核和精神凝练的综艺节目,更容易受到普遍的认可和追捧。

这就要求电视人在引进成熟节目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模式背后的方法论,掌握节目原创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理念。

关于这一点,王建军台长的观点同样一针见血:“如何保持内容产品的创造力和鼓舞时代的生命力,是电视台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通过挖掘原创模式的潜能,调动模式团队的动能,围绕内容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出击,多点突破,才可能拥有长远发展的创新底气。”


上一页:额头上有纹是怎么回事
下一页:咽喉吞咽疼痛是怎么办
友情链接:
郑州康好医院地址 成都癫痫病医院
版权所有@广东养生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入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